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法有哪些呢,下面大众精神病托养院给您讲述一下,
尊重和重视患者: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给予恰当的称呼,特别是在与患者交谈时,要努力做到态度和蔼、语言诚恳,要善于体会患者心境,帮助患者正确调整心态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有针对性的诱导
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较为复杂,难以捉摸,家属应心平气和地对患者进行循循善诱的护理。
1、对发病期间行为异常难以释怀,心理上有羞耻感者,应态度温和、语言诚恳地帮助患者分析病情,使他们正确认识病态行为并给予安慰,以解除思想顾虑及羞耻心理。
2、因个人生活受挫而忧心忡忡、消极悲观者,则应诱导其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事情,学会处理个人与家庭、社会关系的能力。
3、心理状态较稳定、无心理顾虑者,可引导他们总结发病规律,宣教精神疾病方面保健知识,自己制订预防小措施,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。
创造和谐的护理环境: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环境敏感性,患者所在的人文气氛和环境气氛对他有很大的感染性。因此,要注重环境的布置,让患者感到舒适、自由,处处折射出人文关怀的内涵。
饮食护理:要了解在恢复精神病人产生饮食障碍的具体原因,而后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饮食护理。例如,对于受幻觉症状影响的患者,建议利用保护性与解释性的语言,劝解患者主动进食。
睡眠护理:对于精神兴奋、躁动、激越、攻击行为的患者虽然经过治疗进入康复期,但是应该持续应用药物控制症状和药物辅助入睡,剂量可以根据病情的减轻情况进行减少。如果病情不需要继续用药则应该帮助患者解除睡眠焦虑的担忧情绪,并要在午休晚休期间保持患者所在房间的安静,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。